現在的我每天都很忙,企業做大了,做什么都得爭分奪秒。高黎貢山品牌旗下有茶博園,茶葉加工倉儲物流中心,茶文化交流中心,16個茶廠,自營茶園2萬畝,帶動茶園10萬畝,讓5萬多戶的茶農生活有了保障。十幾年沒休過假,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,但我心里很踏實。
33年了,每年都要自己上幾次山。每次都要花一天的時間,帶上砍山刀和口糧,從山腳到山頂,從海拔1800米到3800米。沿著古茶樹生長的地方,一棵一棵去看看它們。它們陪伴我度過了33年,陪伴高黎貢山度過了上千年。第一次爬上山頂,我19歲。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,但我一生都不會忘記。那天,我像個傻瓜一樣,一個人在山頂,又哭又笑。那時候,我已經一個人在自己承包的破舊茶廠里堅持了一年。沒有人相信我一個小姑娘,欠了一身的債,能把這個快要倒閉的茶廠經營下去。
一個人采茶、收茶、做茶、賣茶,吃不好、睡不好,通宵工作,累的昏天暗地,情況也沒能好轉。做茶的手藝從爺爺傳到父親,難道真的要在自己的手里結束嗎?
快到年關,感覺要堅持不下去了,想起了小時候爺爺說的,高黎貢山是座神山,誠心爬到山頂,就會實現愿望。于是我上了山。一邊爬,一邊哭,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么,吃了這么多苦,到頭來會不會是一場空。爬著爬著,山上下起了小雨,手被劃傷了,連摔了幾跤,腿腳都不太利索了,又冷又餓,卻不愿意停下來。心里憋著一口氣,“我要爬上去”,別人都說我不行的時候,至少我要相信自己。
終于到了山頂,雨已經停了,太陽暖融融的。我看到了一片茶樹,其中有幾棵粗得要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,長那么大沒見過那么大的茶樹。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,高黎貢山真的派來了我的救星。我哭的很大聲很大聲。
高黎貢山有神靈,它實現了我的愿望。
那天后,我沿著古茶樹遇到了古老的德昂族和傈僳族,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。那個年代,山上缺醫少藥,他們喝了茶水,把茶葉也吃下去,把茶葉當藥,是古茶樹給了他們健康。
這些族人告訴我古茶樹都是自然生長的,它們是高黎貢山的山神賜給人們的禮物,散落在高黎貢山的各個角落。我受到了啟發,這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珍寶,應該被保護起來,避免亂砍亂伐,也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。到今天我已經認領保護了3萬多株的古茶樹。破爛的小茶廠也完全變了樣。
是古茶樹支撐我走到了今天。高黎貢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騰沖人,這座大山就是我們的保護神。所以,無論企業如何發展,我始終堅持原生態,這也是高黎貢山的自然規律,也只有原生態的古樹茶,才能代表高黎貢山。
于是,我創立了這個古茶品牌,就叫”高黎貢山”,傳承了三代的制茶手藝也漸漸被發揚光大。能用這個名字是我們的驕傲,同時我們的使命就不僅僅只是做好茶葉了。企業越做越大,積極參與修路、助學、扶貧、救災等公益事業。每一年,我都會找時間上山好幾次,提醒自己,不忘初心。感謝高黎貢山和古茶樹給我的一切。無論遇到什么難題,只要山在樹在,總有解決的辦法。
明年,后年,往后的數十年,我要帶更多的人了解高黎貢山,了解古茶樹,把千百年來大山賜予我們的禮物,一代代傳下去。我是陳亞忠,是高黎貢山的女兒,我情在茶山、根在茶山。
企業歷程
1983年 承包新華鄉大擺田村專業隊茶所
1998年 建成龍江茶廠。陳亞忠被評為“全國先進女能手”。
2000年 注冊高黎貢山品牌,新建上營分廠。
2003年 組建“騰沖市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”。新建芒棒、團田6個茶廠。掛牌保護高黎貢山的古茶樹3萬多株。
陳亞忠被評選為云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,騰沖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。
2004年 榮獲云南省著名商標。系列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。
產品在中國第三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榮獲“暢銷產品獎”。
在騰沖市城建立高黎貢山茶業總公司。
2005年 公司榮獲省級重點龍頭企業。
公司榮獲“全省重點普洱茶加工企業”和“100家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之一”的稱號。
參加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動,榮獲“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貢獻獎”,獲獎作品至今還陳列在公司博物館。
2006年 公司榮獲國家農業部授予“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”稱號。
陳亞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評為“云南省中小企業暨非公有制經濟優秀企業家” 稱號。
2007年 陳亞忠連續當選為云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,騰沖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。
產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。